主页 > imtoken百科 > 网恋平台诈骗频发,91岁空巢老人被骗7万元保险

网恋平台诈骗频发,91岁空巢老人被骗7万元保险

imtoken百科 2023-01-17 06:36:19

今年3月,央视报道了一起特殊消费案例:广州91岁空巢老人在婚恋网站上遇到52岁李某,后者以婚后为由求婚半个月。六万元彩礼和一万元环钱,请老爷子一起投资股票。

这个“杀猪”套路好熟悉,这次被打的是一个91岁的老人。

记者查阅数据发现,与年轻群体相比,老年人群体更容易陷入婚恋骗局;并且随着单身老人数量的不断增加,这一现象呈上升趋势,值得关注和警惕。

过去几年,网络婚恋市场的各种乱象屡见报端,如虚构人物诈骗、洗脑营销诱导缴纳会员费、已婚人士结婚对象等。还是会被各种手段诱惑,跌入泥潭才会看到脚下的路。

近5000万丧偶老人,银发单身交友被骗几率高

据央视报道,这位来自广州的91岁老人自2017年妻子去世后就一直在找人陪伴,所以老人在约会网站上注册,很快就遇到了52岁的老人。李。互相加了微信,出来见面了。

半个月左右,李某提出结婚,要了6万元彩礼和1万元戒指金。 1月23日和1月24日,老人在李先生的陪同下,先后从多家银行取出现金共计7.8万元。同时,李老爷子请了老爷子一起投资股票。老人去银行取6000元现金,想送给李某时,正好遇到了老人的女婿。

之后,李某逃走,再也联系不上,老爷子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在警方的帮助下,老人的钱被追回。警方称,李某已婚,想在婚恋交友网站上找“金主”诈骗。

婚恋交友被骗购买比特币

事件曝光后,多家媒体纷纷报道。有网友以旁观者的心态调侃当事人,却忽略了这背后,是老年人普遍的孤独感。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口超过2.64亿,离家规模接近5亿,丧偶老人接近5000万。也就是说,近5000万老年人可能面临同样孤独无助的境地。与年轻人相比,他们的情感需求很少得到解决和讨论,未来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他们的困境。

同时,第49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网民规模已达1.1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3.2%。随着老年人上网率的不断提高,针对老年人的网络诈骗正潜伏在一个又一个图标背后。

2019年10月9日,腾讯110平台发布了《中老年人反诈骗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在对2019年上半年用户举报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公安机关破获的案件,总结出针对中老年人诈骗的方式和特点。

白皮书显示,交易诈骗、返利诈骗、约会诈骗三大手段,导致中老年人“屡遭打击”,三者合计占比超过60%。其中,约会诈骗占11.2%,排名第三。

北京京师(郑州)律师事务所欧阳一鹏律师向记者指出,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长,老年人的精神和精神需求越来越突出,但产品开发市场上针对老年人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人数少,关注度不够。因此,婚恋网站开设的老年人婚恋版块对特定人群的吸引力和用户粘性远高于其他年龄段的用户。

顶级公司投诉上千条,婚恋网站有五种隐藏方式

婚恋交友被骗购买比特币

易观《2021中国网恋交友行业分析》报告显示,百合佳缘在婚恋交友用户中品牌知名度最高,达到87.2%;珍爱网和易对分别排名第一二、第三。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发现,除了宜都的354件投诉外,其他三个相关APP的投诉数量均超过1500件;其中,佳源投诉4475件,完成率为75.@ >7%。

另外,记者在应用市场搜索与老人交友相关的软件,发现中老年交友、再婚相亲、一朵等的安装量居高不下。但由于用户数量有限,中老年人上网范围有限,投诉平台的投诉量并不高。

不过,记者在查阅相关案例和投诉时发现,这些婚恋软件的风险往往隐藏着类似的套路。记者根据具体案例大致将其分为五类,以帮助消费者警惕相关骗局。

第 1 类:鼓励贷款支付,消费者陷入退款问题

一些交友约会网站为了让消费者支付会员费,“不择手段”。销售人员通过各种包装文字让消费者迷惑取出第一笔钱,甚至提出了贷款方式。在意识到自己被“上当”后,消费者的退款要求往往会被交友网站冷嘲热讽。

据广东新闻联播报道,2021年底,深圳的杨女士受“媒人”的怂恿,花4.88万元在交友网站的线下门店找相亲。杨女士实际支付了12200元,另外36600元是贷款手续费。当她意识到自己落入圈套,想要退款时,被店家一再推倒,还威胁她不还款就被列入黑名单。在警方的帮助下,杨女士的费用被全额退还,贷款合同和可能的利息也被终止了。

第二类:洗脑营销签约,交友网站不履行退款承诺

婚恋交友被骗购买比特币

婚恋交友网站的销售人员会利用“10年工作经验,配对率80%以上”等背景资料,将自己打造成为“黄金媒人”,让消费者有一定的婚恋情结。信任他们。至于其匹配率的具体计算方法,很难说清楚。在消费者签订合同的过程中,销售人员会针对疑虑做出保证承诺,让消费者放心。然而,合同一签订,他们的态度就另当别论了。

2022年1月22日,高女士在微博发布多条关于婚恋网站的投诉,称自己与婚恋网站签订了两份合同。根据合同要求,她在结婚成功后可以获得第一份合同的全额付款和第二份合同的70%,共计116960元。 2021年5月结婚后,婚恋网站并没有按照承诺将钱还给高女士。今年3月3日,高女士通过投诉平台表示,网站已从原先承诺的6个月返利改为10-12个月,店员一直不愿对付款时间给予正面答复。

第三类:激励会员层层升级,服务内容与承诺存在较大差距

记者在一些交友软件的注册中发现婚恋交友被骗购买比特币,客服会说只有高级会员才能接触到优质会员,从而吸引消费者购买更多服务。但消费者购买后,会发现很多客服承诺都是一句空话。

3月4日,张璐(化名)投诉称,2月19日,她接到红娘电话,称开通钻石会员后无法接触优质会员,平台让她买了2380元的金钻来搭配。张路付费后,发现很多会员基本都是长时间不在线,发消息的都是没有实名认证的会员。他多次要求退款,但客服说他无权退款。

第 4 类:创建虚假角色,让消费者陷入金钱骗局

记者尝试注册了一些交友软件,发现这些软件的审核门槛不高,并没有强制要求实名认证。在填写的基本信息类别中,可以自行修改学历、是否有孩子等信息;而且注册不到10分钟,就有很多其他会员发来的私密信息。如果要解锁所有信息,需要再次付费,但从显示的信息来看,大部分会员各有优势。缺乏严格的信息审计资质,存在假冒风险。骗子在获得消费者信任后,可能会以炒股、理财、生病、欠债等原因借钱。

婚恋交友被骗购买比特币

2月25日,东莞公司诉讼律师吕景峰公布了一起虚构军人身份诈骗案。 2018年3月19日至2019年4月13日,李某捏造军人身份或背景,捏造工作单位、职业、收入水平,获得了多名受害人的信任和互动。其后,他在沟通过程中编造各种理由和金钱开支,骗取受害人共向他转账524,521元。值得注意的是,李某与多名受害者是通过网恋软件认识的。

第五类:隐瞒婚育信息,消费者被迫成为“第三方”

平台对信息审核不严的另一个表现是不顾婚姻状况婚恋交友被骗购买比特币,甚至多次向会员推荐已婚人士。从现有的媒体曝光案例来看,在这种情况下,经常有部分用户长时间互动后发现自己变成了“第三方”,而平台方对此类事件的处理往往敷衍了事。

据芒果妹报道,2020年8月,29岁的龙女士被相亲网站的广告吸引,支付10800元成为会员。在平台的介绍下,他与一名男子建立了恋爱关系。 2021年底,龙女士通过短视频发现,该男子已婚并育有两个孩子。在相关记者的追问下,平台方承认审计存在漏洞,并将费用退还给龙女士。

以上五套套路不仅容易被年轻人中招,老年人也有被骗的风险。上面这位91岁的空巢老人就是一个例子。虽然很多套路都是司空见惯的,但从自恋交友网站诞生的那一刻起,这些混乱就像野草一样继续生长。经过监管部门多次约谈,这些问题依然难以消除。

婚恋交友网站乱象为何是“头铁”?

根据智研咨询发布的《2021-2027年中国网络婚恋交友行业市场全景调查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21年上半年中国婚恋交友平台累计活跃用户达365人5.@>7万人,比2020年同期增加60人7.80万人,同比增加19.9%。

婚恋交友被骗购买比特币

2021年上半年,中国网恋交友用户占单身3年以上单身用户的80%以上。其中,单身3年以上的男性用户明显多于女性用户。其中,相亲是用户最重要的服务需求,占用户的73.6%。

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庞大的婚恋交友市场为平台公司带来了发展机遇,也为乱象的滋生提供了沃土。

互联网行业评论员张树乐向记者指出,婚恋网站本身被认定为“中介平台”,但缺乏相应的责任感。同时,也有不少消费者自己在婚恋网站上被骗,究其原因,都是因为婚恋。缺乏隐私和羞于发声,也导致了婚恋平台对用户体验的漠视和维权过程中的漠视。

其实,国内不仅有婚恋骗局,国外也有“杀猪”现象的维权困境。近期 Netflix 纪录片《Tinder Fraud King》讲述了西蒙利用 Tinder 约会软件将自己包装成富二代,在各国之间来回穿梭,与多名女性建立关系,并引导她们投资的真实故事或借钱。逃跑。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西蒙现在如此受欢迎并提供昂贵的“知识付费”课程,而他所骗的数百名女孩仍然欠下巨额债务。

欧阳一鹏认为,整个婚恋网站行业是一个新产品。目前,该行业的监管大多处于真空状态。没有有效的应对措施和研究对策。婚恋网站信息审核系统存在缺陷等突出问题。明确的法规或行业规则要求平台承担责任或赔偿,因此交友网站运营商很难投入时间和金钱来改善现状。

对此,他建议消费者在使用婚恋交友网站时要注意查看他人信息。由于上述网络尚未达到完全屏蔽不良信息的程度,应从自身意识层面提高对信息的审查和识别能力。

其次,始终对涉及金钱交易的内容说“不”,不要对涉及金钱交易的互联网内容冒险。此外,要不断加强和提醒老年网民防范可能存在的网络诈骗,提升防范反诈骗风险的能力,更好地防范权益损害的发生。

白皮书显示,交易诈骗、返利诈骗、约会诈骗三大手段,导致中老年人“屡遭打击”,三者合计占比超过60%。其中,约会诈骗占11.2%,排名第三。